ND-6330S尘埃粒子计数器

目    录

 

介绍.......................................................................................................... 1

1.1 公司介绍.................................................................................................................. 1

1.1.1公司发展历程................................................................................................................................... 1

1.1.2公司宗旨............................................................................................................................................ 2

1.2 产品介绍.................................................................................................................. 2

1.2.1产品概述............................................................................................................................................ 2

1.2.2应用原理............................................................................................................................................ 2

1.2.3应用环境............................................................................................................................................ 2

1.2.4产品技术参数................................................................................................................................... 2

1.2.5产品优点............................................................................................................................................ 3

产品配置清单........................................................................................... 3

2.1 标配清单.................................................................................................................. 3

2.2 选配清单.................................................................................................................. 5

产品的安装与使用说明........................................................................... 5

3.1 产品部件说明......................................................................................................... 5

3.2 产品使用入门......................................................................................................... 5

3.2.1充电..................................................................................................................................................... 5

3.2.2自净器的使用与维护...................................................................................................................... 6

3.2.3打印机使用方法............................................................................................................................... 6

3.2.4操作步骤............................................................................................................................................ 6

3.2.5普通采样模式................................................................................................................................... 6

3.2.6报告采样模式................................................................................................................................... 7

功能介绍.................................................................................................. 7

4.1 主界面单.................................................................................................................. 7

4.1.1采样..................................................................................................................................................... 8

4.1.2报告采样............................................................................................................................................ 9

4.1.3历史数据.......................................................................................................................................... 10

4.1.4设置.................................................................................................................................................. 11

4.1.5硬件观察.......................................................................................................................................... 11

4.1.6清除数据.......................................................................................................................................... 11

4.1.7....................................................................................................................................................... 12

4.2 设置界面................................................................................................................ 13

4.2.1采样设置.......................................................................................................................................... 13

4.2.2报告采样设置................................................................................................................................. 13

4.2.3系统设置.......................................................................................................................................... 14

4.2.4打印设置.......................................................................................................................................... 15

4.2.5权限管理.......................................................................................................................................... 15

4.2.6常用设置.......................................................................................................................................... 16

4.3 采样设置................................................................................................................ 17

4.3.1尺寸设置.......................................................................................................................................... 17

4.3.2采样时间.......................................................................................................................................... 17

4.3.3报警设置.......................................................................................................................................... 18

4.3.4采样模式.......................................................................................................................................... 19

4.4.1审计...................................................................................................................... 20

产品使用注意事项和安全说明.............................................................. 20

5.1 使用时注意事项........................................................................................... 20

5.2 闲置、搬运注意事项.................................................................................... 21

产品维护与保修..................................................................................... 21

6.1仪器维护.......................................................................................................... 21

6.2 产品保修................................................................................................................ 21

7  附表........................................................................................................ 21

附表1:新版GMP规定的洁净度................................................................................ 21

附表2EU GMP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 22

附表3ISO14644-12015规定的洁净度等级以及传统分级............................... 23


 

 


介绍

1.1 公司介绍 

1.1.1公司发展历程

苏州诺达净化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年7月创立于中国百强城市苏州,成立之初立定志愿对客户“有诺必达”,成为全球空调净化系统验证检测仪器方面一流企业,拥有自己的技术为国争光。秉承着这一初心10年之中聘请GMP验证专家,吸引高科技人才,组建研发队伍,不断实践不断探索 10年取得了11项专利,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在服务于本土客户的同时,产品远销欧美以及东南亚,获得一致好评。

2011年【气流流向产品】国内首家气流测试仪生产商,解决了当时气流测试只能靠进口的尴尬状态。“与进口产品相比,诺达的这款QLC-IA,颗粒更小,体积更小,烟雾量更大”——博世包装验证部门使用后的激动反馈。
    2012年【高效过滤器检漏产品】历经3年潜心开发的光度计技术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远销欧美等地,成为ATI有力的竞争对手,该产品成为诺达公司的一张名片。 
    2013年【手套检漏产品】我们成为国内首家开发了离线在线一体式手套检漏仪产品的公司,为客户有效降低成本,为验证工作提供便捷,得到广泛认可。
    2014年【洁净转运小车】突破了传统的UPS电池供电方案,采用自主开发的直流供电控制器,实现了交直流两用功能,且同时可以选配监控风速、温湿度、压差、平台与玻璃门自动升降。 
    2015年【浮游菌采样器】行业技术最前端,得到中国计量院和河北省计量院的青睐,成为行业内独家参与联合起草了新版浮游菌采样器计量规程。
    2016年【尘埃粒子计数器产品】推出的100L尘埃粒子计数器突破了多项技术难点,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实现在100L高气流采样量情况下0.3微米的产品,同时可以选配28.3L及100L双流量切换功能,计数效率及分布完全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因为核心部件采用了更高配置原件,体积和重量更是国内外相对较小的便携机型。

1.1.2公司宗旨

有诺必达   精益求精  不断创新  以人为本

1.2 产品介绍

1.2.1产品概述

 ND-63XX型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用于测量洁净环境单位体积空气内的尘埃粒子大小及数目,可直接检测洁净度等级为三十万级至百级的洁净环境。

1.2.2应用原理

本仪器采用光散射原理,当空气中悬浮粒子经过光敏区时,散射出与其粒径成一定比例的光通量,经光电转换、放大及处理后得到被采集粒子当量直径和数量。

1.2.3应用环境

  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光学、化学、食品、化妆品、医药卫生、生物制品、航空航天等部门。

1.2.4产品技术参数

仪器型号

ND-63XX

采样流量

28.3L/min

50L/min

重量

4.5kg(含电池)

尺寸

230x180x 180mm(宽×深×高)

显示方式

超大液晶触摸屏

粒径显示通道

0.3、0.5、13510μm)六通道粒径同时显示

洁净度等级

判定标准

自动判定洁净度等级符合   C-GMP 、EU-GMP、YY0033-2000、GMP(2010)、ISO-14644-1:2015、GB16292-2010、ISO14644-1:1999 ,7种标准

检测周期

0-9999sec之间任选

自净时间

≤10min

打印机

内置式热敏打印机

电源

DC 12.6V  内置锂电池

最大功耗

50W

允许最大采样浓度

35000颗/L

连续工作时间

10小时

光源及寿命

半导体激光器(寿命大于30000小时)

数据存储

采样模式8000组

报告模式800组

数据输出

U

使用环境条件

温度:10℃-35℃,湿度:20%-75%,大气压力:86kPa-106kPa





 

1.2.5产品优点

液晶触摸大屏幕显示,体积小、重量轻、检测精度高、功能操作简单明了,微处理器控制,可贮存、打印测量结果,测试洁净环境十分便利。另外,可通过U盘导出存储的数据。

2  产品配置清单

2.1 标配清单

序  号

名  称

单位

数量

图片

1

主机

1


2

等动力采样头

1


3

采样支架

1


4

采样管

1


5

自净器

1


6

电源适配器

1


7

打印纸(热敏型)

3


8

使用说明书

1


9

合格证

1


10

出厂检测报告

1


11

仪器箱

1


12

U

1


2.2 选配清单

序号

名称

1

第三方计量报告

2

采样小车

3  产品的安装与使用说明

 

 

 
3.1 产品部件说明

3.2 产品使用入门

 

 
 

 
3.2.1充电

当屏幕上方电量显示图标变红时表示电量不足(当电量不足时,有电量不足请充电的提示),请及时充电。充电时务必使用专用充电器,先把仪器端口插好,再接入电源,充电时间约6小时左右。

3.2.2自净器的使用与维护

3.2.2.1计数器在不使用的情况下,请将防尘帽盖住采样口,以免异物掉落计数器腔体内,造成计数器无法正常工作。

3.2.2.2计数器在使用前和结束后建议进行自净处理,将自净器套接在采样口上,注意必须紧密连接,以免产生不自净的现象。

3.2.2.3计数器如无法自净,建议更换自净器。如还是无法自净则无法进行正常的检测活动,自净器为一次性产品。不要自行拆卸或改装。

3.2.3打印机使用方法

3.2.3.1安装纸卷:按电源开关旁边的黑色按钮,打印机上盖即可打开,将打印纸打印面朝下放入打印机内,扣上盖子。(注意热敏纸正反面,可用手指划线判断,有黑色线条的为打印面)。

3.2.3.2如需撕下打印纸时,不可蛮力拽纸,请沿打印机口撕纸。

3.2.3.3热敏打印机打印的数据,不宜长期保存,如需长期保存,请复制数据。

3.2.4操作步骤

准备工作

采样前,首先查看电量是否充足,如电量不足请及时充电(否则将无法启动采样),或者直接连接电源适配器进行检测(电池不可取出)。

请将仪器连接自净器,进行自净。

自净结束后,停止采样取下自净器。连接好采样管、等动力采样头及采样支架等。

 

 

3.2.5普通采样模式

主界面→设置→采样设置→对单位、采样时间、采样模式、报警时间、常用设置、打印设置,这些设置好了之后返回到主界面,点击采样按键,点击仪器右上方的开始采样按钮,进行采样。    

3.2.6报告采样模式

主界面→报告采样→报告设置→面积、标准、等级、点数、次数、间隔、延时、周期;打印设置这些设置好了之后返回到主界面,点击仪器右上方的开始采样按钮,进行采样。

4  功能介绍

登录成功后进入主界面。如下图所示,初始账户:ADMIN 默认密码为12345678.

           

 

4.1 主界面单  

登录OK,进入到图一

各主要功能以下做详细介绍:


采样图标,点击进入普通采样模式。

报告采样图标,点击进入报告采样模式。

历史数据图标,点击进入可查询普通采样和报告采样数据或导出数据。

设置图标,点击进入相关的设置模式菜单。

硬件观察图标,为生产厂家售后维护时数据观察。

 清除数据图标,点击进入后能删除之前采样的数据。

组图标,点击进入组设置。

4.1.1采样

点击采样图标,进入到图二

         

图二

 启动键,点击启动,开始测量

 停止键,停止测量

 打印按键,点击按键,打印当前数据。

 组图标,点击图标可进行组列表及区域列表的选择。

 位置图标,点击图标可进行组列表及区域列表的选择;组列表表示采样点所在大的区域,区域列表表示采样点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选择前必须在位置界面先增加。

 返回图标,点击能返回到主界面。

常用图标,点击“—”或者“+”对常用设置进行选择。

单位切换图标,点击此图标可以进行单位的切换。:立方英尺、:立方米、:累计值、:差值

4.1.2报告采样

点击进入报告采样模式。如图三

         

图三

4.1.3历史数据 

点击历史数据,如图



查看普通数据,即为普通采样数据,可选择按存储位置或时间查看。

当普通采样数据达到7000组时,会有存储将满的提示。

查看报告,即为报告采样数据,可选择按存储位置或时间查看。

当报告采样数据达到700组时,会有存储将满的提示。

  4.1.4设置

点击进入设置界面,如图五


4.1.5硬件观察

硬件观察为生产厂家的售后维护,用户无需操作。

4.1.6清除数据


清除数据:输入起始位置,即可删除输入数值后面的数据。

4.1.7


新建组列表:点击组列表旁的+,输入新的组列表名称,点击回车键。


修改组列表:选中组列表中需修改的组列表名称,点击Edit进行组列表名称的修改,点击回车键。

新建区域列表:选择已建立好的组列表名称,点击区域列表旁的+,输入新的区域列表名称,点击回车键。

修改区域列表:选中区域列表中需修改的区域列表名称,点击Edit进行区域列表名称的修改,点击回车键。

4.2 设置界面

4.2.1采样设置


4.2.2报告设置

面积:测试房间的面积。 

标准:有七种C-GMP 、EU-GMP、YY0033-2000、GMP(2010)、ISO-14644-1:2015、GB16292-2010、ISO14644-1:1999

等级:选择不同的洁净等级进行设置。

点数:采样点数的设置,根据房间大小;执行标准;设置测量位置点数量。

次数:在每个测量点设置采样的次数。

间隔:采样两个点之间间隔的时间。

延时:在每个点采样开始前的延长时间。

周期:设置每次采样的时间。

4.2.3系统设置  

如图十

          

图十

时间设置:对仪器上的时间的设置。

触 摸 屏:对仪器亮度的设置。

语    言:对仪器的语言的设置(中文和英文)。

配    置:--

信    息:对仪器的名称,型号,以及生产厂家等的显示。

审    计:对登入账户操作的记录。(此项目选配项目)

 

4.2.4打印设置 


对需要打印的选项进行选择,点击即可。

4.2.5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设置:新建用户时选择键,可对新用户进行权限设置的选择及密码的设置,选中密码项然后输入所需密码,点击即可。

4.2.6常用设置 


常用设置:普通采样模式下使用的,设置好位置名称、间隔、延时、周期、次数,在普通采样模式下选择对应的位置名称即可。此设置可用于自净测试或经常使用的普通采样要求,无需每次更改设置,操作更加快捷。

4.3 采样设置

4.3.1尺寸设置


差  值:各粒径通道之间的数值差。

累计值:采样开始到结束所累积的数值。

浓  度N/m3:每立方米的颗数

浓  度N/ft ^3:每立方英尺的颗数     

4.3.2采样时间 

 

计数:单点采样次数。

延时:采样前延时时间的设定(00:00:00-23:59:59)。

等待:下一点采样前的间隔时间设定(应用于自动采样模式)(00:00:00-23:59:59)

按时间:以秒为单位进行周期性采样

按体积:每个周期采样量用实际体积来作为计数周期,计时和体积只可以选择一个。

为保存按钮,设置好数值后点击此按钮。

4.3.3报警设置  


设置报警粒子数值,该通道超过设定数值报警 (此设置为该通道的值)。


4.3.4采样模式 


自动:自动取样模式。该模式下,“间隔时间”激活,一点取样结束后,自动进行间隔时间倒计时→延时倒计时→下一点取样

手动:手动取样模式。该模式下,一点取样结束后,仪器停止,需要手动点击启动键,进入下一点取样。


 

 

蜂鸣:只有在普通采样模式下使用,普通采样模式下超过设定数值就会蜂鸣报警。蜂鸣模式下建议参考Σ下面的值,Σ下面的值代表的是每升的颗数。


保存数据:自动保存采集的每组数据

自动流量:流量自动调节功能

4.4.1审计

点击审计图标即可查看操作日志(如图十八)

插入U盘点击图标即可导出日志

5  产品使用注意事项和安全说明

5.1 使用时注意事项

5.1.1使用仪器时,仪器下方的通风口请勿堵住,以便仪器正常通风运作。

5.1.2在按采样健时,必须先取下防尘帽。

5.1.3本仪器的工作位置和采样口应处于同一气压和同一温湿度环境下,以免影响仪器正常工作和产生凝露以至损坏仪器。若必须在有压情况下工作,则最大压差不能超过200Pa。在有压差和温湿度差的情况下工作,会增加测量误差甚至损坏仪器。

5.1.4仪器在运行时,禁止接触采样口,避免仪器吸入异物,造成损坏。

5.1.5禁止抽取含有水汽、油污、腐蚀性物质的气体和高温气体;禁止在高尘埃浓度的环境下使用;避免在非净化环境中使用本仪器。

5.1.6仪器充电前,现将仪器充电端口连接好,在接入电源。

5.1.7本仪器在不用时应搁置在干燥、防尘良好的室内环境中,每月应通电30分钟以上。

5.2 闲置、搬运注意事项

5.2.1搬运本仪器时,应轻搬轻放,少受振动、冲击。最好放在专用包装箱内再搬动。

5.2.2仪器在出厂包装的状态下,允许在下列环境中运输和短期存放:温度:-40℃~50℃   湿度:90%RH(40℃)。

6  产品维护与保修

6.1仪器维护

6.1.1如仪器连续使用2小时及以上,建议中途停休20-30分钟。

6.1.2本仪器应每年送回生产厂标定一次,以保证其精度。

6.2 产品保修

6.2.1如用户无法解决故障,  请立即与本生产单位联系。

 

附表   

 

附表1:新版GMP规定的洁净度

洁净度级别

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静态

动态

≥0.5μm

≥5.0μm

≥0.5μm

≥5.0μm

A

3520

20

3520

20

B

3520

29

352000

2900

C

352000

2900

3520000

29000

D

3520000

29000

不作规定

不作规定

 

     

 

 

 

 

 

 

 

                  附表2:EU GMP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


洁净度级别

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静态

动态


≥0.5um

≥5.0um

≥0.5um

≥5.0um


A

3520

20

3520

20


B

3520

29

352000

2900


C

352000

2900

3520000

29000


D

3520000

29000

不作规定

不作规定


 

 

附表3:ISO14644-1:2015规定的洁净度等级以及传统分级

ISO等级序数(N)

大于等于表中被考虑粒径的粒子最大允许浓度(个/立方米)

0.1μm

0.2μm

0.3μm

0.5μm

1μm

5μm

1

10b

d

d

d

d

e

2

100

24b

10b

d

d

e

3

1,000

237

102

35b

d

e

4

10,000

2,370

1,020

352

83b

e

5

100,000

23,700

10,200

3,520

832

d,e,f

6

1,000,000

237,000

102,000

35,200

8,320

293

7

c

c

c

352,000

83,200

2,930

8

c

c

c

3,520,000

832,000

29,300

9g

c

c

c

35,200,000

8,320,000

293,000

 

a:此表中所有浓度是累积起来的,例如:ISO等级5,0.3μm之10,200个粒子包含所有大于等于此粒径的粒子。

b:这些浓度需要大的取样体积。可以应用顺序采样法;

c:极高粒子浓度的浓度限值并不适用于此表格范围。

d:低浓度粒子的取样和统计局限性与分级不适宜。

e:由于取样系统存在潜在的粒子损失,对于低浓度和粒径大于1μm的粒子来说,样品收集局限性与分级不适宜。

f:为了详细说明与ISO等级5有关的粒径,可以改编并使用与至少一个粒径有关的大粒子描述符M。

g:此等级仅适用于运行中状态。

 


相关推荐 "尘埃粒子计数器,气溶胶光度计,浮游菌采样器,气溶胶发生器,风量罩,气流流型测试"